CANN(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)作为昇腾 AI 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架构,定义了神经网络计算的 “软硬件协同规则”,实现了 AI 应用、框架、硬件资源的深度解耦与高效协同。本文将从逻辑架构分层解析、核心组件工作机制出发,结合实操代码示例,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 CANN 的底层运行逻辑,为昇腾 AI 应用开发与性能优化奠定基础。
一、应用层:全场景 AI 应用的灵活接入入口
应用层是 CANN 与开发者的 “交互门面”,核心目标是降低接入门槛,支持多样化 AI 场景的快速落地,包含两大核心模块:

  1. 多框架兼容的计算入口
    推理场景:支持开发者直接调用 CANN 推理接口开发 AI 应用(如智能安防、自动驾驶推理);
    训练场景:深度兼容 MindSpore、TensorFlow、PyTorch、Caffe 等主流 AI 框架,无需重构现有技术栈即可实现框架层与硬件层的高效对接;
    核心优势:通过框架适配层屏蔽底层硬件差异,开发者聚焦业务逻辑,无需关注硬件细节。
  2. 全流程工具链与加速库
    提供从模型开发、优化到部署的端到端工具链支持:
    加速库:Bias 加速库、数学库等,提供高性能基础计算能力;
    自动化工具:AutoML 自动模型搜索、模型小型化工具(量化、剪枝),降低模型优化门槛;
    开发环境:MindStudio 集成开发环境,支持代码编写、调试、性能分析一站式完成。
    二、芯片使能层:AI 计算的核心调度与加速中枢
    芯片使能层是 CANN 的 “技术核心”,承担神经网络图优化、编译、算子执行等关键任务,是连接软件应用与硬件资源的桥梁,核心组件分工如下:
    组件名称 核心职责 技术价值
    图引擎(GE) 神经网络图解析、子图切分、算子融合、内存优化 减少计算冗余,提升整体计算效率
    融合编译(FE) 前端编译、语法解析、中间表示(IR)生成 实现高级语言到硬件可执行代码的转换
    张量加速引擎(TBE) 昇腾 AI Core 专用算子开发与优化 充分发挥 AI Core 的张量计算能力,支持自定义算子
    算子库 提供丰富的预实现算子(卷积、全连接、激活函数等) 覆盖 90%+ 主流神经网络场景,无需重复开发
    运行管理器(Runtime) 设备管理、内存管理、流调度、任务分发 保障多任务并行执行的有序性与高效性
    数字视觉预处理(DVPP) 视频编解码、图像缩放 / 裁剪 / 格式转换 硬件级加速多媒体处理,卸载 CPU 压力
    ACPU 引擎 CPU 侧算子执行 处理 AI Core 不擅长的通用计算任务(如逻辑判断、数据格式化)
    集合通信引擎(HCCI) 多设备间集合通信(广播、归约、全收集) 支持多卡协同训练,提升大规模模型训练效率
    三、计算资源层:昇腾 AI 算力的物理硬件底座
    计算资源层是 CANN 架构的 “硬件支撑”,提供高性能计算与高速通信能力,分为计算设备与通信链路两部分:
  3. 核心计算设备
    AI Core:昇腾芯片的核心计算单元,专为神经网络张量计算(N 类算子)优化,支持 FP16、FP32、INT8 等多精度计算,是大算力的核心来源;
    AICPU:负责通用计算任务,与 AI Core 协同工作,处理 AI Core 不擅长的复杂逻辑计算;
    DVPP 硬件:专用多媒体处理硬件,支持 4K/8K 视频实时编解码、图像预处理,处理效率比 CPU 高 5-10 倍。
  4. 高速通信链路
    PCIe 4.0:实现芯片与 CPU、内存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,带宽高达 32GB/s;
    HCCS(Huawei Cache Coherence Switch):多芯片间缓存一致性互连技术,支持多卡协同计算时的低延迟数据共享;
    RoCE(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):基于以太网的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技术,实现芯片间无 CPU 干预的数据传输,通信延迟降低至微秒级。
    四、系统管理层:全生命周期的稳定运维支撑
    系统管理层为 CANN 架构提供 “保驾护航” 的运维能力,覆盖从启动到故障处理的全流程:
    基础运维:系统启动、设备枚举、参数配置,保障平台快速部署与初始化;
    监控与调优:实时监控硬件状态(温度、功耗、算力利用率)、软件运行日志,支持动态参数调优;
    故障处理:断点续算、故障告警、日志追溯,提升系统可靠性;
    功耗优化:基于负载动态调整硬件功耗,平衡性能与能耗。
    五、实操代码示例:CANN 核心能力快速体验
    示例 1:基于 TBE 算子实现简单张量加法(C++)
    TBE 是昇腾 AI Core 的核心加速引擎,以下代码展示如何通过 TBE API 实现张量加法算子,充分利用 AI Core 的并行计算能力:
    cpp
    运行
    #include “tbe_kernel_operator.h”
    #include “tbe_kernel_log.h”

// 张量加法算子实现(输入a、b,输出c,c = a + b)
extern “C” global void add_tensor(const float* a, const float* b, float* c, int size) {
// 获取线程在AI Core上的全局索引
int idx = blockIdx.x * blockDim.x + threadIdx.x;
if (idx < size) {
c[idx] = a[idx] + b[idx]; // 张量元素逐点相加
}
}

// 算子注册与调用接口
Status AddTensorOp(const ge::Operator& op, ge::KernelContext& context) {
// 1. 获取输入输出张量
auto input_a = op.GetInputDesc(“a”);
auto input_b = op.GetInputDesc(“b”);
auto output_c = op.GetOutputDesc(“c”);

// 2. 获取张量尺寸
int tensor_size = input_a.GetShape().GetShapeSize();

// 3. 分配设备内存
float* dev_a = reinterpret_cast<float*>(context.AllocDeviceMem(tensor_size * sizeof(float)));
float* dev_b = reinterpret_cast<float*>(context.AllocDeviceMem(tensor_size * sizeof(float)));
float* dev_c = reinterpret_cast<float*>(context.AllocDeviceMem(tensor_size * sizeof(float)));

// 4. 拷贝数据到设备内存
context.Memcpy(dev_a, op.GetInputData("a"), tensor_size * sizeof(float), ge::MemcpyHostToDevice);
context.Memcpy(dev_b, op.GetInputData("b"), tensor_size * sizeof(float), ge::MemcpyHostToDevice);

// 5. 配置AI Core线程块与网格尺寸
dim3 block(256); // 每个线程块256个线程(AI Core优化配置)
dim3 grid((tensor_size + block.x - 1) / block.x); // 计算网格数量

// 6. 启动AI Core核函数执行
add_tensor<<<grid, block, 0, context.GetStream()>>>(dev_a, dev_b, dev_c, tensor_size);

// 7. 拷贝结果回主机内存
context.Memcpy(op.GetOutputData("c"), dev_c, tensor_size * sizeof(float), ge::MemcpyDeviceToHost);

// 8. 释放设备内存
context.FreeDeviceMem(dev_a);
context.FreeDeviceMem(dev_b);
context.FreeDeviceMem(dev_c);

return SUCCESS;

}

// 算子注册到CANN框架
REGISTER_KERNEL(AddTensorOp)
.Input(“a”)
.Input(“b”)
.Output(“c”)
.KernelType(AI_CORE); // 指定算子运行在AI Core上
示例 2:通过 MindSpore 调用 CANN 加速推理(Python)
以下代码展示如何基于 MindSpore 框架调用 CANN 进行模型推理,底层自动通过 CANN 完成图优化、编译与硬件执行:
python
运行
import mindspore as ms
from mindspore import Tensor, nn
import numpy as np

1. 配置运行环境(指定昇腾设备,启用CANN加速)

ms.set_context(device_target=“Ascend”, device_id=0)

2. 定义简单神经网络模型(卷积+全连接)

class SimpleNet(nn.Cell):
def init(self):
super(SimpleNet, self).init()
self.conv = nn.Conv2d(3, 16, kernel_size=3, stride=1, padding=1)
self.relu = nn.ReLU()
self.fc = nn.Dense(16 * 224 * 224, 10)

def construct(self, x):
    x = self.conv(x)
    x = self.relu(x)
    x = x.view(x.shape[0], -1)
    x = self.fc(x)
    return x

3. 初始化模型与输入数据

model = SimpleNet()
input_data = Tensor(np.random.randn(1, 3, 224, 224).astype(np.float32))

4. 模型推理(底层由CANN完成图优化、编译与AI Core执行)

output = model(input_data)
print(“推理输出形状:”, output.shape)
print(“CANN加速推理完成!”)
六、架构核心优势与总结
核心优势
分层解耦:应用层、芯片使能层、计算资源层、系统管理层独立设计,支持各层灵活迭代;
高性能:通过 TBE 算子优化、图融合、硬件级加速,充分发挥昇腾芯片的算力潜力;
高兼容:支持多 AI 框架、多开发语言,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;
全流程支撑:从模型开发、优化到部署、运维,提供端到端工具链支持。
总结
CANN 架构通过 “软件定义算力” 的设计理念,构建了 “应用 - 使能 - 硬件 - 运维” 的全栈协同体系,是昇腾 AI 平台高性能、高易用性的核心保障。对于开发者而言,理解 CANN 的分层逻辑与核心组件,能够更精准地进行应用性能优化(如算子定制、图优化、内存调度),解决实际开发中的技术瓶颈。结合本文提供的代码示例,开发者可快速上手 CANN 相关开发,充分发挥昇腾 AI 的算力优势。

2025年昇腾CANN训练营第二季,基于CANN开源开放全场景,推出0基础入门系列、码力全开特辑、开发者案例等专题课程,助力不同阶段开发者快速提升算子开发技能。获得Ascend C算子中级认证,即可领取精美证书,完成社区任务更有机会赢取华为手机,平板、开发板等大奖。

报名链接:https://www.hiascend.com/developer/activities/cann20252

Logo

作为“人工智能6S店”的官方数字引擎,为AI开发者与企业提供一个覆盖软硬件全栈、一站式门户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