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算子到底是什么?

提到 AI 开发,很多人聚焦模型、框架,但算子是 AI 计算的 “原子单元”—— 比如矩阵乘(MatMul)、ReLU 激活函数,都是算子的具体形态。简单理解:模型是 “菜谱”,算子是 “食材 + 烹饪步骤”,没有高效的算子,再复杂的模型也跑不起来。举个例子:你训练一个 ResNet 模型时,每一次 “卷积层计算” 本质是调用了多个基础算子(矩阵乘、加法、ReLU)的组合;算子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模型训练 / 推理的速度。

更深入来看,算子的本质是 **“定义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关系”**:无论是简单的 “向量加法”(输入两个向量→输出求和向量),还是复杂的 “多头注意力算子”(输入 query/key/value→输出注意力权重加权结果),核心都是通过固定的计算逻辑完成数据转换。在异构计算场景中,算子还承担着 “硬件能力翻译官” 的角色 —— 把高层的模型计算需求,转化为底层硬件(如 NPU、GPU)能理解的并行计算指令。

从技术层级来看,算子处于 AI 技术栈的 **“中间层”**:上承深度学习框架(TensorFlow、PyTorch),下接硬件芯片(昇腾 NPU、CPU)。框架负责算子的调度与组合,硬件负责算子的执行,而算子本身的设计质量,直接决定了 “框架需求” 与 “硬件能力” 的匹配效率 ——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模型,在不同算子实现下,性能可能相差数倍。

二、算子开发难在哪?

新手入门常困惑:

  • 软硬协同的复杂度:算子要兼顾算法逻辑(比如 Logsoftmax 的数学公式)和硬件特性(比如昇腾 AI Core 的 “张量计算单元 + 向量计算单元” 架构);算法逻辑要求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,而硬件特性要求最大化利用硬件资源 —— 比如昇腾 AI Core 的 TCU(张量计算单元)擅长处理大尺寸矩阵乘,VCU(向量计算单元)适合小批量向量运算,算子开发需要根据计算类型灵活分配硬件单元,这对 “既懂算法又懂硬件” 的复合型能力要求极高。
  • 场景适配的多样性:要同时支持 “固定 Shape”(输入维度固定)和 “动态 Shape”(输入维度变化),还要处理 “核间并行”(多 AI Core 协同)和 “核内并行”(单 AI Core 内的计算单元分工);固定 Shape 场景下,算子可通过预编译优化提升性能,但动态 Shape 场景需要实时适配输入维度,增加了逻辑复杂度;而并行策略的设计更需要理解硬件的内存架构、通信机制 —— 比如多 AI Core 协同时,如何避免数据传输冲突,如何平衡各 Core 的计算负载,都是新手容易卡壳的点。
  • 调优的专业性:不仅要 “能跑”,还要 “跑得快”—— 需要做算法优化、内存优化、流水调度优化,这对新手来说门槛极高。算法优化可能涉及 “计算复杂度简化”(如用近似计算替代精确计算);内存优化需要减少数据在 Host(CPU)与 Device(NPU)之间的传输次数,合理利用局部内存(Local Memory)降低访问延迟;流水调度优化则要让 “数据读取、计算、结果写入” 三个环节并行执行,避免硬件计算单元空闲 —— 这些优化手段需要结合具体算子场景灵活运用,且缺乏统一的 “万能公式”。
  • 工具链与调试门槛:传统算子开发需要掌握底层硬件指令集、编译工具链,调试时难以定位 “计算错误”“性能瓶颈” 的根源 —— 比如算子运行结果偏差,可能是算法逻辑漏洞,也可能是硬件适配错误;性能不达标,可能是并行策略不合理,也可能是内存访问方式低效,新手往往无从下手。

三、昇腾 CANN 训练营:算子入门的 “快车道”

近期开启的CANN 训练营 2025 第二季,专门针对算子开发新手设计了「算子基本概念」系列课,把门槛拆成 “可落地的小步骤”,让新手能循序渐进掌握核心能力:

1. 从 AI 到算子的链路拆解:建立全局认知

直播课会用 “ResNet 的卷积层” 为例,一步步拆解出 “矩阵乘→加法→ReLU” 的算子调用链,让你直观理解 “算子是怎么支撑模型的”:

  • 首先通过可视化工具展示 ResNet-50 的网络结构,标记出卷积层、池化层、全连接层等核心模块;
  • 聚焦某一个卷积层(如 conv1_1),解析其数学计算逻辑:输入特征图与卷积核的互相关运算,本质是多组矩阵乘累加操作;
  • 进一步拆解卷积层的算子调用流程:框架先调用 “矩阵乘算子” 完成特征图与卷积核的乘法,再调用 “加法算子” 完成累加,最后调用 “ReLU 算子” 实现非线性激活;
  • 结合实际代码演示:在 TensorFlow/PyTorch 中打印卷积层的算子调用日志,让抽象的 “链路关系” 转化为可观测的代码输出。

2. 算子运行的可视化演示:看懂硬件执行过程

训练营提供昇腾算子可视化工具,能实时展示 “一个 ReLU 算子在 NPU 上的计算流程”—— 包括数据从 Host 到 Device 的传输、AI Core 内的并行计算过程,让 “黑盒” 变 “白盒”:

  • 数据传输阶段:清晰展示 CPU 内存中的输入数据如何通过 PCIe 总线传输到 NPU 的全局内存(Global Memory),并标注传输延迟、数据量等关键指标;
  • 核内调度阶段:可视化 AI Core 内 TCU/VCU/SCU 的分工 —— 比如 ReLU 的 “阈值判断 + 数值替换” 操作由 VCU 并行执行,每个 VCU 负责处理一部分数据;
  • 结果输出阶段:展示计算结果从 NPU 局部内存(Local Memory)写入全局内存,再回传至 CPU 的完整路径;
  • 关键参数标注:实时显示并行线程数、内存访问带宽、计算单元利用率等指标,帮助理解 “硬件资源如何被算子调用”。

3. 核心问题的实战解析:手把手解决新手痛点

针对算子开发的三大核心难点,讲师会通过 “理论 + 代码 + 演示” 的方式,给出可直接复用的解决方案:

(1)软硬协同:用 Ascend C 简化硬件适配

Ascend C 作为 CANN 生态的算子开发语言,已经封装了昇腾硬件的底层特性,新手无需直接操作硬件指令集:

  • 直播课会演示 “如何用 Ascend C 实现 Logsoftmax 算子”:先讲解 Logsoftmax 的数学公式(LogSoftmax(xi​)=log(∑j​exj​exi​​)),再展示如何通过 Ascend C 的内置函数调用 TCU 加速指数运算与求和运算;
  • 重点解析硬件适配细节:比如通过__attribute__((target("ascend910")))指定硬件平台,Ascend C 编译器会自动优化指令生成;通过__local__关键字声明局部内存变量,减少全局内存访问延迟。
(2)动态 Shape 适配:用 Shape 推断接口快速实现

针对 “输入维度不固定” 的场景,训练营会讲解 Ascend C 的 Shape 推断机制,并给出完整代码示例:

  • 讲师会逐行解析代码:Shape 推断函数如何识别动态维度,核函数如何通过线程 ID 适配不同输入尺寸;
  • 现场演示:用不同维度的输入数据(如 1×1024、1×2048)测试算子,验证动态适配效果。
(3)调优入门:从 “能跑” 到 “跑得快” 的关键步骤

新手调优无需贪多,训练营会聚焦 “最易见效的 2 个优化点”,给出明确的操作步骤:

5. 配套资源:降低入门门槛的 “辅助工具”

除了课程内容,训练营还提供多重资源支持,让新手少走弯路:

对于想从 “用模型” 进阶到 “造算子” 的 AI 开发者来说,CANN 训练营 2025 第二季的核心价值在于:把复杂的算子开发拆解为 “可理解、可操作、可验证” 的步骤,用可视化工具降低认知门槛,用实战任务巩固知识点,用配套资源解决入门难题。无论你是在校学生、算法工程师,还是想拓展技术栈的嵌入式开发者,都能通过这个 “快车道” 快速掌握算子开发的核心逻辑,为后续的性能调优、复杂算子开发打下坚实基础。

2025年昇腾CANN训练营第二季,基于CANN开源开放全场景,推出0基础入门系列、码力全开特辑、开发者案例等专题课程,助力不同阶段开发者快速提升算子开发技能。获得Ascend C算子中级认证,即可领取精美证书,完成社区任务更有机会赢取华为手机,平板、开发板等大奖。
报名链接:

https://www.hiascend.com/developer/activities/cann20252

  • 内存优化:通过 “数据复用” 减少内存访问 —— 比如将多次使用的输入数据缓存到 Local Memory,演示代码如下:
  • 并行优化:通过调整线程块大小(Block Size)匹配硬件特性 —— 讲师会演示如何根据昇腾 AI Core 的计算单元数量,将 Block Size 设置为 32、64 等最优值,并通过性能测试工具对比优化前后的执行时间。
  • 4. 任务驱动学习:边练边反馈,巩固知识点

    每学完一个模块,训练营都会配套 “迷你算子开发任务”,让新手在实践中消化知识点:

  • 基础任务:实现一个 “向量加法算子”,要求支持固定 Shape 输入,通过 CPU 环境验证计算正确性;
  • 进阶任务:基于基础任务优化,添加动态 Shape 适配功能,在 NPU 环境中测试性能;
  • 反馈机制:提交任务后,可通过训练营的 “代码评审工具” 获取自动反馈(如是否存在内存泄漏、并行策略是否合理),优秀作业会被讲师在直播中点评,给出进一步优化建议。
  • 工具包:包含算子可视化工具、性能测试工具、代码模板库,可直接下载使用;
  • 文档库:提供《Ascend C 算子开发快速入门》《新手常见问题排查手册》,涵盖 “环境搭建→代码编写→调试优化” 全流程;
  • 社群支持:加入训练营专属社群,可随时咨询讲师和助教,还能与其他新手交流开发经验 —— 比如分享 “动态 Shape 适配的踩坑经历”“性能优化的小技巧”。
Logo

作为“人工智能6S店”的官方数字引擎,为AI开发者与企业提供一个覆盖软硬件全栈、一站式门户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