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语言模型推理加速神器:华为CANN自定义融合算子原理解析
将多个连续的计算操作合并为单个计算单元。还是以一次性数据加载:将输入数据和所有权重参数加载到芯片高速缓存连续计算:在缓存中依次执行矩阵乘、偏置加、GELU激活一次性结果写回:仅将最终结果写回主内存这种"一气呵成"的计算方式,消除了中间结果的内存读写开销,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。华为昇腾CANN的融合算子技术,通过减少内存访问降低调度开销和提高缓存利用率,为大语言模型推理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。这项技术
1. 大模型推理的痛点:为什么需要融合算子?
在深入了解技术细节前,我们先来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:为什么拥有强大算力的AI芯片仍然需要软件优化?
想象一下,如果你要完成一顿复杂的晚餐,有两种工作方式:
-
方式A:每完成一道菜就把所有厨具清洗干净,再做下一道
-
方式B:连续完成所有菜品后再统一清理
显然,方式B效率更高。传统的大模型推理就像方式A,而CANN的融合算子技术则实现了方式B的高效工作模式。
1.1 传统推理的低效问题
在大语言模型(如GPT、LLaMA等)推理过程中,模型通常由多个线性层、激活函数和归一化层组成。以常见的Linear→Bias→GELU序列为例:
在传统框架中,这三个操作是独立执行的:
-
Linear层计算:完成矩阵乘法,结果写回内存
-
Bias加法:从内存读取Linear结果,加上偏置,再写回内存
-
GELU激活:从内存读取Bias结果,应用GELU函数,写回最终结果
这个过程存在明显的内存墙问题: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数据读写上,而非实际计算。
2. CANN融合算子:原理与实现机制
2.1 什么是融合算子?
融合算子(Fused Operator)的核心思想是:将多个连续的计算操作合并为单个计算单元。
还是以Linear+Bias+GELU为例,融合后的工作流程变为:
-
一次性数据加载:将输入数据和所有权重参数加载到芯片高速缓存
-
连续计算:在缓存中依次执行矩阵乘、偏置加、GELU激活
-
一次性结果写回:仅将最终结果写回主内存
这种"一气呵成"的计算方式,消除了中间结果的内存读写开销,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。
2.2 CANN如何实现算子融合?
华为昇腾CANN提供了两种主要的融合算子开发方式:
2.2.1 TBE(Tensor Boost Engine)方式
TBE允许开发者使用Python语言描述融合算子的计算逻辑,特别适合快速原型开发。以下是fused_linear_bias_gelu算子的简化代码结构:
python
import tbe
@tbe.register_operator("FusedLinearBiasGelu")
def fused_linear_bias_gelu_compute(input_data, weight, bias):
# 第一步:矩阵乘法 (Linear)
linear_output = tbe.matmul(input_data, weight)
# 第二步:偏置加法 (Bias) - 原地操作,不写回内存
bias_output = tbe.add(linear_output, bias)
# 第三步:GELU激活 - 继续在原地计算
gelu_output = tbe.gelu(bias_output)
return gelu_output
TBE编译器会自动优化数据布局、循环展开和并行策略,生成高效的硬件指令。
2.2.2 Ascend C方式
对于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,可以使用Ascend C进行底层开发,实现对硬件资源的精细控制:
cpp
class KernelFusedLinearBiasGelu {
public:
__aicore__ void Init() {
// 初始化Local Memory缓冲区
pipe.InitBuffer(linear_buf, LINEAR_TILE_SIZE);
pipe.InitBuffer(bias_buf, BIAS_TILE_SIZE);
// 共享内存:linear结果直接作为bias输入
}
__aicore__ void Process() {
// 流水线执行:数据搬运与计算重叠
for (int i = 0; i < tile_num; ++i) {
// 搬运输入数据
CopyIn(input_data);
// 融合计算流水线
MatMul(linear_buf, input_data, weight); // 矩阵乘
Add(linear_buf, linear_buf, bias); // 加偏置
Gelu(output_buf, linear_buf); // GELU激活
// 写回结果
CopyOut(output_buf);
}
}
};
Ascend C通过精细的内存管理和流水线并行,进一步挖掘硬件潜力。
4. 融合算子的应用场景
4.1 大语言模型推理优化
在大语言模型的解码阶段,每个token的生成都需要执行完整的模型前向传播。融合算子对此场景特别有效:
-
注意力机制融合:将QKV投影、注意力计算、输出投影融合为
FusedAttention -
FFN层融合:将
Linear→Bias→GELU→Linear序列融合为单个算子 -
层归一化融合:将归一化与残差连接合并
4.2 其他AI应用场景
除了大语言模型,融合算子技术在以下场景也表现出色:
-
计算机视觉:Conv + BatchNorm + ReLU融合
-
推荐系统:Embedding查找与特征交叉的融合
-
科学计算:特定领域计算的定制化融合
5. 学习与实践建议
5.1 如何开始学习融合算子开发?
作为在校大学生,你可以通过以下路径逐步掌握这项技术:
-
基础阶段:
-
熟悉Python和C++编程
-
了解深度学习模型基本结构
-
学习PyTorch或TensorFlow框架使用
-
-
进阶阶段:
-
阅读CANN官方文档和示例代码
-
参加昇腾AI开发者社区活动
-
尝试在Notebook环境中运行官方示例
-
-
实战阶段:
-
从简单的元素级算子融合开始
-
使用Profiler工具分析性能瓶颈
-
参与开源项目或竞赛积累经验
-
5.2 推荐学习资源
-
华为昇腾社区:提供完整的文档、教程和示例代码
-
CANN训练营:系统性的视频课程和实验环境
-
开源代码库:GitCode上的CANN相关开源项目
6. 总结与展望
华为昇腾CANN的融合算子技术,通过减少内存访问、降低调度开销和提高缓存利用率,为大语言模型推理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。这项技术不仅体现了软硬件协同设计的重要性,也展示了AI基础设施优化的巨大潜力。
对于正在学习AI技术的大学生来说,理解并掌握融合算子原理具有重要价值:
-
技术层面:深入了解AI计算系统的优化方法
-
就业层面:掌握业界急需的性能优化技能
-
研究层面:为后续的AI系统研究奠定基础
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,融合算子等底层优化技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希望本文能为你打开一扇窗,看到AI技术栈底层的精彩世界。
更多推荐


所有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