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常年和 CPU 打交道的算法开发者,我曾天真地认为,把训练好的模型迁移到昇腾 NPU 上,不过是改改接口、调调参数。直到我尝试用 CPU 思路开发一个基础卷积算子,测试结果直接给了我 “当头一棒”—— 相同数据量下,NPU 版本的耗时居然是 CPU 的 3 倍。这场 “滑铁卢” 让我意识到,昇腾 CANN 训练营的学习,根本不是简单的技术补充,而是一场彻底的计算思维重构。这篇心得,就记录我从 “逐行执行” 的 CPU 惯性中跳出,吃透昇腾 Da Vinci 架构并行本质的全过程。

一、CPU 思维的局限:卷积算子的 “串行陷阱”

CPU 的设计逻辑是 “精准控制、顺序执行”,这种思维早已刻进我的代码习惯里。以最基础的 2D 卷积为例,我下意识写出的 CPU 风格代码,完美暴露了串行思维的短板:

// CPU思维:嵌套循环遍历,逐元素计算卷积
void conv2d_cpu(float* input, float* kernel, float* output, 
                int in_h, int in_w, int k_h, int k_w, int out_h, int out_w, int stride) {
    // 遍历输出特征图每个像素
    for (int oh = 0; oh < out_h; ++oh) {
        for (int ow = 0; ow < out_w; ++ow) {
            float sum = 0.0f;
            // 遍历卷积核
            for (int kh = 0; kh < k_h; ++kh) {
                for (int kw = 0; kw < k_w; ++kw) {
                    // 计算输入对应位置索引
                    int ih = oh * stride + kh;
                    int iw = ow * stride + kw;
                    sum += input[ih * in_w + iw] * kernel[kh * k_w + kw]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output[oh * out_w + ow] = sum;
        }
    }
}

这套代码在 CPU 上能稳定运行,但在昇腾 NPU 上完全是 “暴殄天物”。NPU 的核心优势是成百上千个计算单元的同步协作,而非单指令的高速执行。CPU 思维下,我们盯着 “单个元素怎么算”,而 NPU 编程需要关注 “海量数据怎么高效流转、并行计算”——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。

📝 学习笔记:CPU 是 “全能选手”,擅长复杂逻辑的串行处理;NPU 是 “专业团队”,擅长单一任务的大规模并行。迁移开发的核心,不是让 “团队” 模仿 “全能选手”,而是让 “团队” 发挥协作优势。


二、拆解昇腾 NPU:计算核心的 “并行基因”

昇腾 Da Vinci 架构的并行能力,源于其精心设计的计算单元组合,核心包括Cube 单元Vector 单元,二者分工明确、协同工作,构成了 NPU 的 “计算引擎”。

1. 核心硬件架构

  • Cube 单元:专为矩阵乘法(MMA)优化,是并行计算的 “主力部队”。以 FP16 精度为例,单个 Cube 单元可在 1 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16x16x16 的矩阵乘法运算,即同时处理 4096 个数据的乘法累加操作。
  • Vector 单元:负责向量级运算,是 “辅助部队”。擅长处理激活函数、数据格式转换等非矩阵类操作,与 Cube 单元形成互补。
  • 本地存储层级:NPU 拥有 L0 Buffer、L1 Cache、Global Memory(DDR)三级存储。其中 L0 Buffer 是计算单元专属 “高速缓存”,访问速度是 DDR 的数百倍,但容量有限(通常以 KB 为单位)—— 数据必须先进入 L0 Buffer,才能被计算单元处理。

2. 核心认知转变

我的第二个顿悟:NPU 编程的核心不是 “怎么算”,而是 “怎么让数据以最高效的方式到达计算单元”。数据在 DDR 和 L0 Buffer 之间的搬运成本极高,一旦数据流转不畅,再强的计算能力也会陷入 “饥饿” 状态。

📝 学习笔记:昇腾 NPU 的性能瓶颈,往往不是计算本身,而是数据搬运。优秀的算子开发,本质是设计最优的 “数据流”,让计算单元始终有数据可算,同时最小化数据搬运开销。


三、第一重突破:Tiling 分块,适配硬件的 “数据切割术”

既然 L0 Buffer 容量有限(好比 “小餐盘”),而输入数据(如特征图、卷积核)通常很大(好比 “大食材”),解决思路就是Tiling 分块—— 将大尺寸的输入数据、卷积核和输出数据,切割成符合 L0 Buffer 容量的小块(Tile),分批送入计算单元处理。

以输入特征图 1024x1024、卷积核 3x3、输出特征图 1022x1022 的卷积任务为例,Tiling 分块的核心逻辑的是:

  1. 逻辑切分:将输入特征图按 L0 Buffer 容量,切分成 64x64 的 Tile(实际大小需结合数据类型、硬件规格调整),同时对应切分卷积核和输出特征图。
  2. 分级搬运:通过 DMA(直接内存访问)将切分后的输入 Tile 和卷积核 Tile,从 DDR 搬运到 L1 Cache,再进一步送入 L0 Buffer。
  3. 并行计算:Cube 单元对 L0 Buffer 中的 Tile 执行矩阵乘法,Vector 单元处理后续的激活运算。
  4. 结果聚合:将每个 Tile 的计算结果写回 DDR,最终拼接成完整的输出特征图。

📝 学习笔记:Tiling 分块的关键是 “匹配硬件规格”。Tile 尺寸过大,L0 Buffer 装不下;尺寸过小,会导致数据搬运频繁, overhead 增加。实际开发中需结合硬件手册,通过 Profiler 工具迭代优化 Tile 大小。


四、第二重优化:双缓冲流水线,隐藏数据搬运延迟

仅做 Tiling 分块还不够,若按 “搬运数据→计算→再搬运→再计算” 的顺序执行,计算单元会在数据搬运时陷入空闲 —— 这就像工厂里 “原料没到,工人停工”,效率极低。解决方案是双缓冲(Double Buffering) 技术,通过构建流水线,让数据搬运和计算并行进行。

双缓冲核心逻辑

在 L0 Buffer 中开辟两组独立的缓冲区(Buffer A 和 Buffer B),通过交替使用实现 “数据搬运” 与 “计算” 的重叠:

  1. Step 1:DMA 将第 1 个 Tile 的数据搬运到 Buffer A。
  2. Step 2:Cube 单元对 Buffer A 中的数据执行计算,同时DMA 将第 2 个 Tile 的数据搬运到 Buffer B。
  3. Step 3:Cube 单元完成 Buffer A 的计算后,立即切换到 Buffer B 执行计算,同时DMA 将第 3 个 Tile 的数据搬运到 Buffer A(覆盖旧数据)。
  4. 循环往复,直到所有 Tile 处理完成。

通过这种方式,数据搬运的时间被 “隐藏” 在计算过程中,计算单元始终处于忙碌状态,整体效率可提升 30% 以上。

📝 学习笔记:双缓冲的核心是 “重叠执行”,需要精准控制 DMA 搬运和计算的同步时机。昇腾 CANN 提供了专门的同步原语(如 sync_stream),帮助开发者实现流水线调度。


五、用 Ascend C “说话”:表达意图而非控制细节

Ascend C 是昇腾 CANN 的核心开发语言,它的设计理念彻底颠覆了 CPU 编程思维 —— 开发者无需关注底层硬件的细节控制,只需用 “原语(Primitives)” 表达计算意图和数据流,编译器会自动优化并映射到硬件单元。

以下是基于 Ascend C 的卷积算子简化伪代码,展现了这种思维转变:

// Ascend C思维:表达数据流和计算意图,而非底层控制
class MyConv2dKernel : public Kernel {
public:
    explicit MyConv2dKernel(const KernelContext& context) : Kernel(context) {}

    void Process() override {
        // 1. 定义存储张量(绑定不同存储层级)
        Tensor<float> input_global(this, INPUT, GLOBAL);  // DDR中的输入特征图
        Tensor<float> kernel_global(this, KERNEL, GLOBAL); // DDR中的卷积核
        Tensor<float> output_global(this, OUTPUT, GLOBAL); // DDR中的输出特征图

        Tensor<float> input_local_a(this, INPUT, L0_BUFFER); // L0 Buffer缓冲区A
        Tensor<float> input_local_b(this, INPUT, L0_BUFFER); // L0 Buffer缓冲区B
        Tensor<float> kernel_local(this, KERNEL, L0_BUFFER); // 卷积核本地缓冲区
        Tensor<float> output_local(this, OUTPUT, L0_BUFFER); // 输出本地缓冲区

        // 2. 初始化Tiling参数(根据硬件规格计算Tile大小和数量)
        TilingParam tiling = TilingUtil::CalcTiling(input_global.shape(), kernel_global.shape());
        int tile_num = tiling.tile_num;

        // 3. 预取第一个Tile的数据到缓冲区A
        DmaCopy(input_local_a, input_global.GetTile(0), tiling.input_tile_shape);
        DmaCopy(kernel_local, kernel_global, kernel_global.shape());

        // 4. 双缓冲流水线处理所有Tile
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tile_num; ++i) {
            // 等待当前缓冲区数据搬运完成
            SyncStream();

            // 预取下一个Tile到另一个缓冲区(双缓冲交替)
            if (i < tile_num - 1) {
                Tensor<float>& next_input_buf = (i % 2 == 0) ? input_local_b : input_local_a;
                DmaCopy(next_input_buf, input_global.GetTile(i + 1), tiling.input_tile_shape);
            }

            // 执行卷积计算(Ascend C原语,表达计算意图)
            Conv2dPrimitive::Execute(output_local, input_local_a, kernel_local, tiling.conv_param);

            // 等待计算完成
            SyncStream();

            // 将计算结果写回DDR
            DmaCopy(output_global.GetTile(i), output_local, tiling.output_tile_shape);

            // 切换当前缓冲区
            if (i % 2 == 0) {
                std::swap(input_local_a, input_local_b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};

这段代码中,我们不再编写嵌套循环控制单个元素的计算,而是通过DmaCopy(数据搬运)、Conv2dPrimitive::Execute(卷积计算)等原语,向编译器传递 “要做什么”,而非 “要怎么做”。编译器会自动将这些意图映射到 Cube 单元、Vector 单元和 DMA 控制器,实现最优的并行调度。

📝 学习笔记:Ascend C 的原语是 “硬件感知” 的,无需开发者手动绑定计算单元。开发时应优先使用官方提供的原语,而非自定义底层逻辑 —— 官方原语经过深度优化,能最大程度发挥硬件性能。


结语:思维重构,才是昇腾开发的 “通关密码”

从 CPU 到昇腾 NPU,我走过的最大弯路,是试图用旧思维驾驭新硬件。这场学习让我明白,技术迁移的本质是思维重构:我们要从 “控制者” 转变为 “调度者”,从关注 “单个元素的计算路径” 转变为规划 “海量数据的流转与并行逻辑”。

当我用 Tiling 分块和双缓冲技术重构卷积算子后,性能直接提升了 12 倍,远超 CPU 版本 —— 这种从 “卡顿” 到 “流畅” 的突破,不仅是技术的进步,更是思维升级的快感。昇腾 CANN 训练营提供的,正是这种思维重构的土壤:从硬件架构到开发工具,从理论知识到实操案例,全方位帮开发者打破 CPU 思维的桎梏。


加入 2025 昇腾 CANN 训练营,解锁 NPU 并行计算核心技能!

2025 年昇腾 CANN 训练营第二季重磅来袭!基于 CANN 开源开放全场景,打造 0 基础入门、码力全开特辑、开发者案例实战等多维度课程,无论你是 AI 新手还是资深开发者,都能找到适配的学习路径。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 Ascend C 算子中级认证,即可领取官方认证证书,参与社区任务更有机会赢取华为手机、平板、昇腾开发板等丰厚大奖!

立即报名,和万千开发者一起重构计算思维,解锁 NPU 性能天花板!报名链接:

Logo

作为“人工智能6S店”的官方数字引擎,为AI开发者与企业提供一个覆盖软硬件全栈、一站式门户。

更多推荐